首页
当前位置:沈阳一机 > > 新闻中心 > > 行业动态 > > 沈阳机床的世界级转型

沈阳机床的世界级转型


日期:2009年05月31 来源:沈阳第一机床厂 关键字:沈阳第一机床厂

 

    作为国内机床企业的领头羊,以及世界机床排名第八的企业,沈阳机床未来的发展似乎是一片坦途。然而,在关锡友看来,沈阳机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离世界级企业还有相当的距离,这就是沈阳机床要推行全面转型的原因。

    实际上,沈阳机床与世界级企业的差距,既涉及企业发展积累的有待完善的方面,也有“世界级、国际化”战略目标带来的发展压力。

    “中国大多的企业实际上都处于两个阶段,一个是成长期,再一个是技术突破期。我们应该寻找一个方法,如何用最少的时间赶上别人。”关锡友的话充满了紧迫感。对于沈阳机床来说,要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尤其是要在短短5年内成长为世界级企业,其面临的难度是前所未有的。

    “企业最核心问题还是用人,用人是非常重要的导向。比如说经理层,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对经理层各方面的要求相当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人都是基本素质好、业绩好、着眼未来的人,企业就会给新来的人一个信念:将来我能有机会。否则大家一看没希望了,就会心灰意冷,甚至纷纷离开。”

    有人说,一切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沈阳机床的转型恰恰就是围绕“人”的转型展开的。

    首先,要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员工尤其是经理层一定要有世界级的理想和胸怀,把事业带到新的高峰,把企业做到世界一流甚至顶尖。一旦缺乏这种理想和胸怀,小富即安,是不可能成为世界级企业的。

    其次,企业的提升依赖人的提升,而人的提升除依赖自觉,更多地还是要依靠合理完备的制度保障。有什么样的制度安排,员工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模式。“制度转型是非常关键的事情,就是要让约束型的制度向激励型转变。”

    最后,要让企业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而这不仅需要人自身的提升和制度的保证,更要有一代代沈阳机床人的坚持和奋斗。关锡友说:“沈阳机床过去虽然很好,但我一直告诉我们经理层要认真思考,我们很多产品都是好几代人留下来的财富,我们接手后如何能做得更好。沈阳机床不是因为几个人而辉煌,而是要倡导因为有我们而更精彩。”一旦转型成功,沈阳机床塑造了健康持续发展的文化,那么她离世界级企业的目标就非常接近了。

    站在整个机床行业的大背景下来看,沈阳机床的转型也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中国机床产业虽然有着世界第三的产值规模,但从共性基础技术、功能部件和数控系统等多方面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着相当大的差距。2000年以来,受中国机床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的影响,国内机床企业很多都有跨越式的发展,产值和利润规模逐年大幅递增。然而,却很少有企业沉下心来解决技术研发、内部管理等方面积累的问题。于是,今年市场形势突变后,它们就丧失了继续发展的能力。

    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上就是在组织、管理甚至更深层的价值观和文化上进行转型,让中国的机床企业真正具有世界级的视野和素质,而沈阳机床,则又一次走在了整个行业的前列。无论从涉及范围还是从变革程度上讲,沈阳机床的转型都堪称是“世界级”的。

    可以预见的未来,技术水平低、产品可靠性差、不能提供成套服务的机床企业,将逐渐退出行业竞争的舞台,将市场份额留给那些更加有实力、能力更强更全面的企业。沈阳机床转型的目标,正是成为未来竞争中的胜者。未雨绸缪,是沈阳机床一贯的作风。

    挑战自我的全面转型

    沈阳机床要实现“国际化、世界级”的战略目标,意味着届时产品结构将优化为世界级,营业额达到300亿左右,而海外市场营业额将提升到30%。直观地说,沈阳机床将晋级世界机床企业三甲之列。

    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进行全面转型,详细地说就是不仅涵盖组织管理、产品结构,更包括文化和制度。沈阳机床学习的榜样是世界各国的优秀企业,不仅包括德玛吉、马扎克这样的专业机床企业,而且也包括西门子、GE这样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在关锡友看来,国内的机床企业大多都沿袭了过去工厂式的经营管理模式,还没有形成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核心竞争力,或者说缺乏做品牌、做市场和搞研发的综合实力。在发达国家已经步入后工业化时代,国外企业已经把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作为核心竞争手段的时候,中国企业大多还仅仅注重制造过程,一切活动围绕成本这个中心开展。

    沈阳机床目前也正处于工厂制的阶段,要实现“国际化、世界级”的目标,要和世界领先企业竞争,唯一的选择就是在兼顾制造的同时快速地向研发和服务转型,这场转型毫无疑问是相当艰难的。

    “研发、市场和品牌都要做,这样会很累,但中国企业必须这么做。”关锡友进一步阐明这种转变,“中国企业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靠的就是充足、富余的劳动力。”

    厚积才能薄发,关锡友深深懂得这一点。如今的沈阳机床,不仅在通用机床领域继续保持优势,而且在重型机床、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领域也有长足发展。利用并购德国希斯公司获得的重型机床制造能力,沈阳机床体系下的重型机床正在走向世界;而十年磨一剑的“飞阳”数控系统,已经应用在沈阳机床自产的4轴以上高档数控机床上,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在沈阳机床像花园般整洁而巨大的现代化厂区内,常常能看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人员来来往往,有的是来购买产品洽谈合作,有的则是沈阳机床的外籍员工。代表中国机床行业最高水平的沈阳机床,就是这样富有活力和生机。

    未雨绸缪

    作为国内机床企业的领头羊,以及世界机床排名第八的企业,沈阳机床未来的发展似乎是一片坦途。然而,在关锡友看来,沈阳机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离世界级企业还有相当的距离,这就是沈阳机床要推行全面转型的原因。

    实际上,沈阳机床与世界级企业的差距,既涉及企业发展积累的有待完善的方面,也有“世界级、国际化”战略目标带来的发展压力。

    “中国大多的企业实际上都处于两个阶段,一个是成长期,再一个是技术突破期。我们应该寻找一个方法,如何用最少的时间赶上别人。”关锡友的话充满了紧迫感。对于沈阳机床来说,要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尤其是要在短短5年内成长为世界级企业,其面临的难度是前所未有的。

    “企业最核心问题还是用人,用人是非常重要的导向。比如说经理层,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对经理层各方面的要求相当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人都是基本素质好、业绩好、着眼未来的人,企业就会给新来的人一个信念:将来我能有机会。否则大家一看没希望了,就会心灰意冷,甚至纷纷离开。”

    有人说,一切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沈阳机床的转型恰恰就是围绕“人”的转型展开的。

    首先,要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员工尤其是经理层一定要有世界级的理想和胸怀,把事业带到新的高峰,把企业做到世界一流甚至顶尖。一旦缺乏这种理想和胸怀,小富即安,是不可能成为世界级企业的。

    其次,企业的提升依赖人的提升,而人的提升除依赖自觉,更多地还是要依靠合理完备的制度保障。有什么样的制度安排,员工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模式。“制度转型是非常关键的事情,就是要让约束型的制度向激励型转变。”

    最后,要让企业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而这不仅需要人自身的提升和制度的保证,更要有一代代沈阳机床人的坚持和奋斗。关锡友说:“沈阳机床过去虽然很好,但我一直告诉我们经理层要认真思考,我们很多产品都是好几代人留下来的财富,我们接手后如何能做得更好。沈阳机床不是因为几个人而辉煌,而是要倡导因为有我们而更精彩。”一旦转型成功,沈阳机床塑造了健康持续发展的文化,那么她离世界级企业的目标就非常接近了。

    站在整个机床行业的大背景下来看,沈阳机床的转型也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中国机床产业虽然有着世界第三的产值规模,但从共性基础技术、功能部件和数控系统等多方面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着相当大的差距。2000年以来,受中国机床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的影响,国内机床企业很多都有跨越式的发展,产值和利润规模逐年大幅递增。然而,却很少有企业沉下心来解决技术研发、内部管理等方面积累的问题。于是,今年市场形势突变后,它们就丧失了继续发展的能力。

    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上就是在组织、管理甚至更深层的价值观和文化上进行转型,让中国的机床企业真正具有世界级的视野和素质,而沈阳机床,则又一次走在了整个行业的前列。无论从涉及范围还是从变革程度上讲,沈阳机床的转型都堪称是“世界级”的。

    可以预见的未来,技术水平低、产品可靠性差、不能提供成套服务的机床企业,将逐渐退出行业竞争的舞台,将市场份额留给那些更加有实力、能力更强更全面的企业。沈阳机床转型的目标,正是成为未来竞争中的胜者。未雨绸缪,是沈阳机床一贯的作风。

    挑战自我的全面转型

    沈阳机床要实现“国际化、世界级”的战略目标,意味着届时产品结构将优化为世界级,营业额达到300亿左右,而海外市场营业额将提升到30%。直观地说,沈阳机床将晋级世界机床企业三甲之列。

    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进行全面转型,详细地说就是不仅涵盖组织管理、产品结构,更包括文化和制度。沈阳机床学习的榜样是世界各国的优秀企业,不仅包括德玛吉、马扎克这样的专业机床企业,而且也包括西门子、GE这样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在关锡友看来,国内的机床企业大多都沿袭了过去工厂式的经营管理模式,还没有形成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核心竞争力,或者说缺乏做品牌、做市场和搞研发的综合实力。在发达国家已经步入后工业化时代,国外企业已经把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作为核心竞争手段的时候,中国企业大多还仅仅注重制造过程,一切活动围绕成本这个中心开展。

    沈阳机床目前也正处于工厂制的阶段,要实现“国际化、世界级”的目标,要和世界领先企业竞争,唯一的选择就是在兼顾制造的同时快速地向研发和服务转型,这场转型毫无疑问是相当艰难的。

    “研发、市场和品牌都要做,这样会很累,但中国企业必须这么做。”关锡友进一步阐明这种转变,“中国企业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靠的就是充足、富余的劳动力。”

雄心勃勃、不断挑战自我的研发团队,是沈阳机床令人生畏的核心力量,不断加强这种优势,将其引入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沈阳机床未来将更加强大。

    人才吸铁石

    关锡友不只一次地说:任何一个组织,若想拥有持续的竞争力,必须要建立一种机制,这种机制能够吸引社会优秀人才源源不断地进入这个组织。

    为了让沈阳机床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关锡友特别重视战略性、关键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关锡友讲了一个故事:

    1980年代末,他刚刚进入中捷友谊厂,月工资不到100元。在他刚刚从装配工人升为工程技术人员时,中捷厂开始分房。当时的厂长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将最好的新房分配给像他这样年轻的工程技术人员,而不是厂领导。很多人不服气,认为违反分房惯例。老厂长用一句话平息了风波:“厂子的未来要靠他们这些人,而不是你我。”这批人才日后都成为了沈阳机床的关键经理人员,为沈阳机床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沈阳机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给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平台、提供可观的待遇,让他们发挥作用,因此聚集了一批优秀人才。沈阳机床现在已经形成了1300多人的研发团队,全部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占到40%左右,研发队伍中年轻人比较多,创新成果不少,同行企业来挖人的很多,但跳槽的很少,因为沈阳机床的研发人员对这里的一切感到满意,觉得能发挥才能,自己的贡献也得到了相应的报酬。

    目前在中国机床企业一线的核心管理团队,年龄差不多都是40到50岁,其中很多人都有着和关锡友一样的经历。然而,这些企业却或多或少都存在人才断档的现象,原因就是1990年代进入企业的大学生太少。人才断档带给企业经营者的压力,不在其位是感受不到的。仅仅依赖领导的个人素质和眼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很难得到保障。“我现在就正着手做这个工作,你都不知道现在培养的这些人将来对企业会有多大的作用。”关锡友直率地表示,“像GE、西门子一两百多年来之所以经久不衰,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选人、培养人的机制。”

    沈阳机床要走向世界级,就必须要告别依赖某个人的时代,把企业各层面的运行纳入制度化的良性运行轨道,让更多的、大批的人能够人尽其才,努力发挥其作用。后备人才的培养,决定了未来沈阳机床所能够达到的境界。

    产业创新平台

    德国作为世界机床强国,能够领先世界几十年,凭借的是什么?在德国,社会化研究体系已经相当成熟,企业和其他各界与科研机构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源源不断的、稳定的资金投入帮助研发人员专注于研发本身,为技术的持续突破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而在中国,企业各自为战,互相封锁,使得本来就缺乏工业研究积淀的中国机床产业面对国际竞争常常力不从心。究其原因,首先在于战略目标不同,赚钱过小日子的企业太多,真正有远大抱负的企业太少;其次还在于没有一个公认的利益分配机制,不能实现成果的公平分享。

    德国机床企业的背后是庞大的社会创新体系在提供支持,而中国机床企业回头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聚合产、学、研、用等社会力量,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形成社会化、国际化的开放式自主创新体系,实现基础共性技术和某些专门领域的突破,是沈阳机床多年国际竞争中用汗水和艰辛换来的经验。

    为了实现这一点,沈阳机床除了加强企业自身中央研究院的建设,还以高档数控机床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沈阳进行联合研究,通过与北航、同济等知名大学在北京、上海合建研发中心打造开放型的研究平台。目前,“汽车发动机缸盖、缸体可重组制造装备与系统”、“高速高效加工技术与装备研究”、“复杂设备运行的协同服务支持”等研究项目都在一步步地向前推进。

    与此同时,沈阳机床在产业链协作方面也取得较好的进展。

    为了改善生产流程和降低整体成本,沈阳机床引进了战略供应商,双方不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而是让后者把配件配送到机床生产线,作为保证沈阳机床为其提供长期的供货合同并提供仓库和厂房供其无偿使用。沈阳机床还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吸引高质量的供应商在集团的新园区建立分厂,建设零距离的零部件配送体系。

    另外,在开发新产品的同时,沈阳机床也会引入战略供应商,从概念设计阶段开始提出性能参数和成本等方面的要求,与供应商一道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这一做法占用了供应商的资源,有效减少了企业资源的浪费,不仅发挥了双方的专长,也及时、充分地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很多知名的德国机床企业都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都是供应商社会化的协同系统。”关锡友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为记者解释产业协作的内涵,“和供应商形成战略联盟的原因非常简单,如果我们是简单的商业买卖关系,购买者的预期就是下次不一定买这家的,供应商不了解购买者对产品的要求,就没法配合开发。我和供应商常说,你的产品不是卖给我的,而是我们共同组成一个产品卖给用户。”

    国外企业之所以能够出现西门子、波音、丰田汽车这样大规模社会化协作研发制造的企业集团,是工业社会发展和企业长期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无序的竞争和散乱弱小的企业群体,无法支撑一个国家在全球范围占有资源和获取利益。这条道路可以说是国家强大和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在社会化协作的进化道路上,沈阳机床乃至整个中国机床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成为金属切削专家

    在沈阳机床的官方网站上,醒目的动画反复演示着几句话——与客户并肩工作,帮客户解决问题,为客户创造价值。成为世界级的金属切削专家,是沈阳机床战略规划的重点之一。

    如今,欧美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时代,依靠品牌和服务等非制造领域的“利器”在全球市场所向披靡。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大多还在专注于制造而无暇他顾,要想在竞争中不被淘汰甚至有所作为,就必须在巩固制造的同时更多地服务客户。

 

最近沈阳机床推出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阳”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

    首先,在核心经理层的直接领导下,聘用精通产品、市场和生产过程的综合人才,成立工程改善小组,抛开过去那种技术、质量、生产、营销条块分割的组织模式,进行产品成本分析、质量控制、制造过程、竞争对手等方面的研究,为事业部完善整个产品过程提供依据。此外,还建立了产品升级换代小组,其职能定位在以利用原有技术基础和新型的商业理念对机床产品重新进行设计。

    其次,在流程方面,改变以前以企业为中心和出发点的思维模式,一切以客户和市场为中心和出发点。比如,面对客户更换零件的要求,客户经理就要第一时间做出决断,本部的经理要听从客户经理的指挥,说换就换。再比如,开发一款新产品的时候,首先要想到的是市场价格是多少?如何通过设计控制成本,实现既定的利润目标,而不是固守成本加利润的传统定价方法。

    要实现“世界级金属切削专家”的目标,有非常多的细活儿要做,遇到的困难和变化难以预料,然而这个磨练的过程培养的正是沈阳机床作为真正“世界级”企业的基本功。

 

图为沈阳机床的数控加工中心产品正在加工结构复杂的鸟巢模型

    谈到这里,关锡友举了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生产线的例子,“我们积累了几年终于做到2008年3亿元的营业额,我们是真正掌握了这个技术,就是做生产线。除了技术方案,我们还能提供人机实时交换的解决方案。再过几年,这个部门将会成为中国汽车行业重要的装备提供基地。”

    现在,沈阳机床已经成为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变速箱及离合器壳体、凸轮轴、曲轴、连杆等大部分关键零部件的加工设备提供商,而且是国内唯一一家有如此加工设备、加工工艺和整线工程技术综合实力的机床企业。该公司为东风神龙提供的变速箱生产线,可达到年产能6万件变速箱、8.5万件离合器,在良好性价比的前提下,实现与国外知名厂商相同的加工效率;而其为上汽集团提供的凸轮轴全自动生产线,可实现加工单件凸轮轴(含上下料)仅20秒的节拍,是目前凸轮轴加工的最高境界。

    2013年——世界级的沈阳机床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关锡友反复向记者强调,他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让所有的员工能够为在沈阳机床工作而自豪。向“国际化、世界级”迈进的沈阳机床,正在一步步向这个梦想靠近。未来的沈阳机床会是什么样子?

    关锡友表示,未来的沈阳机床出产的是优秀的人才和领先业界的概念,而不仅仅是机床本身。世界级企业GE、西门子之所以能够基业常青,正是由于有很好的机制,充分吸引各方面的人才加盟企业。反过来,这些企业又不断“出产”高素质的人才和领先的创意,来巩固其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回顾这些企业的历史,几乎都是执着追求梦想的艰苦历程。西门子、宝马、丰田汽车等等都是九死一生、百折不挠,不放弃远大的追求,最终成就了业界的传奇。而工作在这些企业的经理人和普通员工,也都把成为这个企业的一份子视作自己的骄傲。

    沈阳机床追求的,正是这些伟大企业曾经追求的梦想。这个梦想,正在沈阳机床人手中一步步地实现,全面转型必将带来沈阳机床光辉的未来。

    在关锡友的眼中,2013年,不仅是沈阳机床“国际化、世界级”战略目标实现之时,也是一个让人憧憬的年份,中国机床行业几代人的梦想,很有可能会在那个时候实现。2013年的中国机床,也必将是世界级的。
 沈阳机床厂有限公司例子2
10国企集体转让 沈阳装备业基地整合加速2009年04月01日 00:2021世纪经济报道【大 中 小】 【打印】 已有评论0条本报记者 徐 英北京报道

用10年的时间打造世界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沈阳正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我们将转让10家国企,希望吸引民营资本进入。”3月31日,电话接受记者采访的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改局办公室主任师雷如是说,而吸引民资,盘活国企则是沈阳市将铁西区打造为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第一步。

“我们力争不出铁西区,就能制造出一套完整的装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沈阳市政府新闻处处长李凯如此描绘沈阳装备制造业基地未来的模样。

10企业集体转让

3月18日,在沈阳进行的“铁西装备制造业招商推介会”上,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计划将10家国有企业转让,包括沈阳电缆厂、沈阳液压件制造有限公司、大连液力机械有限公司、沈阳空气压缩机制造厂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

“目前已有企业与厂里洽谈合作。有民营企业也有外资。”沈阳电缆厂销售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我们厂的规模特别大,要大于沈阳机床[7.37 0.14%]。”

始建于1937年的沈阳电缆厂,迄今已有72年历史,主要生产电力电缆、光纤光缆、军工导线等6大类产品,先后为核电站、地铁轻轨、机场以及“神舟”系列号宇宙飞船发射等国家级重点工程提供配套。

“这次拿出来转让的只是老的沈阳电缆厂的一部分。属于资产负债率比较高,但是能维持正常经营的部分。”师雷告诉记者,“沈阳电缆厂被分成了三块。”

据介绍,在历年的发展中,沈阳电缆厂的产值并没有和它的规模相匹配,远落后于沈阳机床、沈阳远大等企业的发展。1998年,集中了原厂的精华以及对外投资股份部分的沈阳电缆有限责任公司诞生,资产总额为5.2亿元。2004年,民企进入。

“其余的资产则被分成了两个部分。这次拟转让的是其中一部分。另外则是难以通过市场消化的部分,比如负债、员工。”师雷说,“这需要国家政策加以解决的,比如债转股。”

记者了解到,此次拟转让的10家国企,均属资产负债率较高,尚能维持正常经营的中型企业。

“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体制和机制问题。”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董峰表示。

在外资与民营之间,沈阳更多把目光投向了民营。据师雷透露,因为沈阳机床与对冲基金JANA的前车之鉴,沈阳市此次拟转让股权的国企主要面向民营资本。“不会限制是否控股,毕竟这些企业不是涉及行业乃至国家命脉的。即便被民营企业百分之百控股,也不会存在安全问题。”

加速整合

实际上,近年来,沈阳加大了企业的重组工作,包括对本市的企业重组以及海外的跨国并购。沈阳机床集团是由沈阳原有三家机床厂合并而成,北方重工集团是由沈重、沈矿整合而来,沈鼓则是由将原来沈阳水泵、气压和老的沈鼓合并而成。

对外,沈阳机床并购了德国希斯公司,与意大利菲迪亚公司的研发合作取得重大成果;而北方重工集团,则收购了德国维尔特在法国的NFM公司。

沈阳市长李英杰在最近一份工作报告中称,盘活以及推进国企重组已是沈阳市工作之重。

有关人士透露说,沈阳市有计划在5年时间内,做强做大一些龙头性、效益好的企业。第二步则是准备培育一些中小企业。最后的任务将集中盘活“负担过大且无法注销的壳企业”。

“我们的想法是,龙头企业尽量和央企重组,而中型国企则更倾向于民营资本进入整合。”师雷如是说。

为了加快国企改制,铁西区还辅以相关的激励政策。同在3月18日,十五项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措施出台,其中包括“支持鼓励央企、民企并购重组聚集区内国有企业,可一次性全部收购国有股权,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先期控股、参股等方式,最后逐步收购全部股权;支持鼓励聚集区企业以商招商,对聚集区内以商招商并成功引进项目的企业及个人,根据项目情况,给予5万至50万元的奖励……”

“这样的力度在其他城市是少见的。市里还出台了支持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30条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投入20亿元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取消、停止、减半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性收费等措施,为企业减轻负担30亿元等等。”沈阳市政府新闻处李凯处长告诉记者说。

十年规划

“这些措施的目的,都是为了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卞松林对记者说。

按照沈阳市的规划,力争用十年时间(2008年-2017年),实现“92125”工程。

“9”为9大重点产业,包括数控机床、通用石化装备、重矿机械、输变电装备、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装备、环保设备和农业机械等主导产业;“2”为20个世界级企业;“1”为100个世界级产品,这依托在20个世界级企业的基础上;“2”是培育形成20个基础产业集群;“5”则是5个公共服务平台——公共制造、公共研发、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等。

据李英杰在工作报告中介绍,从2008-2012年,铁西区装备制造示范区企业将达到1200户,装备制造业产值实现3000亿元,世界级企业达到10个,世界级产品达到50个,5个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

从2013-2017年,示范区企业达到2000户,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世界级企业达到20个,世界级产品达到100个,五个公共服务平台全面运行。

实际上,为这个世界级装备制造业蓝图,沈阳正在积极争取国家政策、金融的支持。

“我们希望这个设想能够纳入到‘十二五’规划当中。”沈阳市政协主席刘雅琴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沈阳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需要得到国家更多的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刘雅琴就已经向全国政协提交了相关提案。

与此同时,本报记者了解到,2008年8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装备制造业产业基金成立。此后,沈阳市长李英杰曾两次赴京争取该基金的落地权。

另外记者还从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了解到,4月初,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将带队前往南方地区进行招商,“产业集群多集中在南方地区,省长此行主要就是为了这20个产业集群招商。”


上一篇:沈阳机床     下一篇沈阳机床与“轴研科技”签署合作协议
相关搜索:MYS71203665njIONGMENVTM6335 立式车铣中心大口径140c-618k小型立式加工中心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TC-330C8925A

 销售电话
机床营销
Tel:024-25340888
    024-25341888
    024-25340887
    024-25341887
Fax:024-25341177
配件服务
Tel:024-25341716
    024-25341717
Fax:024-25341718
维护改造
Tel:024-25340767
Fax:024-25341177
 在线提交意向
Mailto:
sale@syms.com.cn

收藏到QQ书签